推書No.33 Div《鑄劍師》:是殺戮還是保護?讓鑄劍師告訴你春秋戰國十二把傳奇之劍的背後故事

特殊的年代,會凝結出特別的氛圍。

睡眼惺忪的天空,有時也會拒絕特定的命運,選擇不平凡的經歷,在一個雨過天青的午後,告訴你它的身世。

初讀本書約莫十年之後,我才終於執筆寫下這篇推書文。

倘若你跟我一樣心中藏個想窮盡畢生完成的夙願,卻也同時有種何故強行面對命運玩笑的孤寂感,

相信不管經過多少年,我們都會因為這本書,看著鑄劍師與一眾豪情壯士的身影,又想起那個多年前無所畏懼地向天空伸展拳頭的稚嫩臉龐。


很多小說情節都從過去種種開始,

但其實你知道嗎?歷史從不喧嘩。

那些人、那些事、那些傷、那些痛,早已無法言說,就像石頭一樣,

表層面貌看不出時間秩序,無法自主運動,隱藏在內部的物質成分才決定它實際的價值,人也是。


「有人說,劍的成敗七成決定於礦,三成決定於鑄劍手法。」

春秋戰國時期,一位從來不問世事的鑄劍師,某天因從天而降的一塊奇鐵而動搖了,

他接受吳王僚的要求,煉出一批劍,從此改變了天下。


「我貪的是天下第一鑄劍師的名號,一塊能打造出奇兵的隕鐵。

我貪的,忘記睜開了自己的眼睛。」

歷經政治與人性的熱情與黑暗,回頭望向自身爬坡的模樣,也許就是這樣簡單的覺悟。


人生就是會有許多的錯過與過錯,

當初如果允許自己懷疑,是否能在傾刻之間,與真相交會呢?


整部小說編排以十二時辰的十二把劍交織而成,公子光派專諸以魚腸劍刺殺吳王僚為始,荊軻刺秦皇告終,橫跨整部春秋戰國史,

耳熟能詳的人物一一現身,例如軍鬼范蠡與軍神孫武的對決,干將莫斜的相遇 ......

諸多事件紛湧而至,刀光劍影中,生與死的無序,是天選的篩人機制。

這時的劍,是常見的物件。

鑄劍的手,握劍的手,舞劍的手,總是捏得緊緊的,直到無能為力地放手了,世界的輪廓還是原來的樣子,一片混亂。

「我只懂劍,只是人們總是拿劍去幹這些夠屁倒灶的事。」鑄劍師說道。


亂世中,無數人在歧路上徘徊,在泥地中遊蕩。

雲煙般的人生,撥開雲霧之後,會是什麼光影?

生活中,有尖銳的痛,有無故的哀傷,有無法言說的憤慨,

鑄劍師為了回應各種不同願望的人的邀劍,造出各種不同的劍,每一把鑄造的劍承受了每一種痛苦、每一種希望。

有人暗夜行路,屈辱存活為了一報血海深仇

有人千金散盡,只為情郎求得一把護身之劍。


閱讀時,彷彿自己的生命寄宿在每一把劍上,作為歷史的目擊者。

劍刃是剛硬的顴骨,劍紋是眼角的紋路,劍鋒是吐露的聲息。

劍身迴盪的空鳴,那是生命的哭聲?還是心裡最深處的聲音?

讀完之後,我才發覺一個如此清晰,卻也容易被忽略的事實:

劍,也是人;

人,也是劍。


劍乘載著人的慾望,慾望如果夠強烈,是有可能會實現的,但實現後的結果,往往並非如當初預期的那樣。

更何況,在敗壞的世界裡,不可能總是做出正確的決定。

這種難免無可避免,不論你是否願意。

「所謂的鑄劍師,是從鑄錯一把劍,害死一個人開始的。」

從錯誤中成長,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,

鑄劍師如此,鑄劍師的徒弟 - 劍僮,也必須如此。


「有些人是不能給他劍的。」

「我不想鑄錯一把劍,不想因為劍而害死一個人,不想因為劍而讓人走火入魔。」

「因為不想,所以才能鑄出真正的好劍,不是嗎?」

少女緊抿的唇角,還沒開口已經回答了。


鑄劍,是依循物質的特性與使用者的個性,創造所有的可能性。

鑄劍師傳承給徒弟的,除了技術外,還有他被世間反覆打磨才領會出的一種生命節奏:

「二十歲前,煉的每把劍都是鋒芒畢露,整把劍從頭到尾都是鋒利的刀,殺傷力很強,卻會傷及用劍者本身,稍有破損就會折斷。

二十歲後,懂得劍體不可全部鋒利,劍中必須留有一塊殘缺之處,也是這處,方可避免劍易折的缺點,原來不完美才是長存之道。

三十歲後,了解到劍要強韌,真正重要的是劍體中央的那條劍紋,劍紋的走向,可以決定劍的力道,掌握劍紋,就算鈍劍亦可殺人。

四十歲的劍,藏鋒,不具劍形,讓高手無從掌握劍鋒的位置。劍並非無鋒,只是藏了起來,躲過高手的眼與手,就能將他殺於劍下。」



面對每一位求劍者,鑄劍師都會問:「為何而鑄?」「為何用劍?」

人們始終戒不掉的,是心中的信念。

坊間流傳下來的故事,是將信念化為備忘錄般的有力證明,

書中有很多我喜歡的片段,例如

鑄劍師第一次受到感動與激勵時,打造了第一把劍,雖然粗糙,卻飽含深厚的感情;

生命的循環,伴隨著年紀,又帶他走回起點,與初劍相遇;

淬火下逐漸清晰的劍痕,訴說著最強最強的巫咒:「等我回家」

戎馬半生的軍神,最後選擇退休,去找那位等了他數十年的女子,他相信,他們會再次相遇:

「等我找到她,我再自己問她。」

是斷絕一切、決心殺人的專諸,讓人帶給鑄劍師的一句話:「若能回來,只願替師傅再烤一條魚。」


看著一個又一個把天下搞到天翻地覆的人物接連出現,

被一個又一個堅定的信念給激得熱血沸騰,

感嘆著:「這個春秋戰國,真他媽的不寂寞啊!」


許多的生,許多的死,

許多的離別,許多的相遇,

最美的故事,就是在世界上不斷相遇中誕生的東西。


面對一個願望一個想法的解體與重生,

我也曾像個野犬,徘徊在街角,手上沒有地圖指南,

想要馬上實現願望的誘惑越大,映在眼中的事物,越是不真實。

只知道昨天的目標,今天仍然抱持著,

僅僅因爲如此,就能繼續堅持下去。


「人死後,身體會留下生前最後的故事,劍也是,而這就是鑄劍師唯一會說的故事,劍的故事。」

讀著一把把的劍的故事,想像並撫摸那傷痕,聽它訴說那些傷痛,

我想著:

如果戰爭與革命是讓世界重新命名的一種方式,

那我想嘗試,找到另一種方式,另一種創造時代的方式:

「所謂的好劍,應該是保護而不是殺戮。

希望有一種劍,可以保護蒼生,當蒼生的護身符。」


鑄劍者與用劍者心中的信念,絕對是世世代代最強的護身符。





留言